人也能和燈塔一樣,有的人甚至比燈塔照的更亮、更遠。“時代的一?;?,落在個人頭上,就是一座山”,疫情期間越是這樣特殊的時刻,越能映射出人性的光輝。
而這些光輝的締造者,他們也是一個個平凡普通的血肉之軀,疫情期間,奮勇向前的逆行白衣天使們,用實際行動訴說著無畏與堅韌。然而在這份無畏與堅韌背后,卻是對親人、對家鄉剪不斷的思念與情愫。
杜甫的“烽火連三月,家書抵萬金”是珍貴,張籍的“洛陽城里見秋風,欲作家書意萬重”是牽掛。李清照的“云中誰寄錦書來,雁字回時,月滿西樓”是思君。家書是一別之后的兩地相思,家書是愛意殷切的諄諄訓誡,家書是戰疫時期的平安慰籍。
張家界抗疫期間,我院20名核酸檢測采樣隊隊員,和愛人家屬之間一封封飽含思念與牽掛的家書,字里行間,紙短情長。
一百多公里的距離,串聯起來的是一封又一封含情脈脈、綿綿不絕的深情家書。
護理部楊建萍的女兒寫給媽媽信:“加油,媽媽,您是前線的白衣天使,是一位偉大的母親,同樣也是跟病毒做斗爭的英勇戰士,可是您在我眼中很偉大,是很可愛的母親,雖然您現在身在張家界,可是我的心一直在和您對話,我連做夢都會想念你,我愛您,媽媽。”
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曹鷹寫給母親的信:“舉筆有如千斤重,心里涌起千言萬語,想起您日漸蒼老的臉,本該是自由自在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,為了我能安心出征,再次挑起帶孩子的重任,今天是我離開家參加抗疫的第18天,清晨,做完自己的核酸檢測,回到房間,靜坐床邊,鼻子酸酸的有些想哭,腦袋里馬上浮現您的臉,媽媽年紀這么大了,還在為我能安心工作,奉獻余熱。”
消化科護士長周媛寫給兒子信:“兒子,我來張家界只是做了我能做的,沒有多大貢獻,如果我的參與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啟發與感觸,對你的成長有一些激勵,給你的人生能夠添一點色彩的話,那是我莫大的欣慰!”
兒四科護士王靜寫給老公的家書:“我在這里一切安好,勿念!愿張家界疫情早日結束,我們早日團聚,回去之后我要好好陪陪你,陪陪兒子,逛逛街。愿我的相思化作夜空的星辰陪伴著你。”
心血管三科護士歐小紅寫給父母的信:“親愛的老爸老媽,整理好一天的疲勞,來給您們報個平安,說說心里話。長這么大第一次是通過寫信的方式跟您倆說心里話。“對不起”,這句對不起是從2020年2月踏上武漢抗疫的大巴上就想說的,從援鄂到支援張家界我是在一次次的戰勝自我,而您們卻是一次次的在后方為我擔心受怕、失眠,白發也跟著增添了不少。幸得這次我們醫院貼心的為我們舉行征集抗疫家書,才得以以這種方式來表達我平日里難以啟齒的心里話,在這里首先我要對我的醫院真誠地說聲:“謝謝”。”
……這樣的家書還有很多很多,面對疫情,多少醫護人員“最美逆行”,多少白衣戰士“請戰出征”。
在堅定的步伐里,卻把個人感情無限縮小、隱藏。因為我們生在紅旗下,長在春風里,因為我們更熱愛腳下的這塊土地,因為我們體內流淌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。
張家界解封了,這座因新冠疫情被封閉隔離了23天的旅游名城,以涅槃重生的風姿,再一次向世人敞開懷抱。
我院的抗疫核酸采集隊英雄隊員,也已安全無恙返回。疫情之下是家國情懷,疫情之后是萬家團圓,萬家燈火。
此時秋色絢爛,陽光明媚,月色皎潔,于是時間奔流,得以見證人間在漫長的歲月里,所有的永恒和不朽。